三维扫描仪的发展历程 相信大家都知道,三维扫描是一种逆向工程,通过扫描产品的三维形状,得到原始的数字化设计三维模型。因此,这可能涉及版权问题,如制造商通过3D扫描逆向产品设计图纸后生产,可获取商业利益。然而,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进步,三维扫描也在不断发展完善。那么你知道三维扫描仪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吗? 三维扫描仪的发展历程: 1.**代三维扫描仪:点测量 点测量三维扫描仪通过每一次的测量点来获得物体的表面特征。精度高,但速度慢,通常用于物体表面的误差检测。 2.*二代三维扫描仪:线扫描 通过一段激光线照射到物体表面,再通过传感器获取物体表面的三维信息。 手持式激光扫描仪非常便携,若采用普通的激光线则精度较低,但是成本低,可以以很低的成本来搭建多条激光线组对三维物体实现*的扫描。 3.*三代三维扫描仪:面扫描 通过一组光栅的位移,再通过传感器来获取物体表面的数据信息。面扫描一般采用投影仪(如高压汞灯的灯泡光源UHP)发出的白光来扫描。 相比于线扫描,面扫描速度更快、精度更高。对于大型物体的测量,结构光要借助于摄影测量系统(如分段测量)来完成,扫描范围可到10m,两天时间就可以完成整车的内外表面扫描。缺点是适合表面起伏不大、较为平坦的物体,对于表面凹凸不平的物体,扫描难度较高。 在扫描过程中,每次扫描得到物体一个侧面的形状,然后将物体转动一个角度后再扫描新的侧面,直到得到物体360°各个方位的形状。每两次扫描之间要保证有重叠的部分,以便于将两个侧面拼接起来。为了便于拼接,有时需要在物体上随机贴上标记点(Marker)。 4.新式扫描仪:红外激光扫描仪 前面讲的扫描仪虽然精度高,但有一些共同的缺点,比如高强度的激光对人的眼睛有伤害;高强度结构白光虽然对人眼无害,但也非常刺眼。而红外激光扫描仪结合了激光和结构光的优点,对人眼无害且速度更快。 DUUMM V系列手持式激光三维激光扫描仪的光源是多条激光线,数据采集部分是高速工业级相机,通过捕捉照射在工件上的激光线来计算三维空间数据。使用者手持设备,根据需要实时调整设备与工件的距离和角度进行扫描。设备操作灵活,容易学习,可以随身携带,并能到扫描现场进行工作。 V700设备特点 光源是采用*有的18束光线和1条深孔扫描光线,可以实现高速扫描; 相机采用**高速工业级相机,测量速度**同类技术; 数据传输采用千兆网线; 定位采用目标点自动定位,不需要附件的机械臂; 标定程序简单,可以在20秒内完成。 工件可以扫描需要根据自由移动,不需要固定; 点云无分层,自动生成三维实体图形(三角网格面); 设备重量小于一公斤,可以随身携带,; 对工件表面的纹理颜色要求很低,甚至可以直接扫描黑色工件; 对外部环境(光线、震动等)要求很低,可以在室外的阳光下、工厂的震动环境下扫描; 可操作空间要求低,可在狭窄的空间中,例如可以在汽车内扫描。 具备多台设备协作工作功能,先获得整体标记点数据后,可以多台扫描设备同时工作扫描,并直接获得一个坐标系下的数据; 点云密度在软件上简单可调,根据扫描部位的细节要求调整扫描的密度;